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7 04:54:27  浏览:91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政府


衡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衡政发〔2005〕20号

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阳市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衡阳市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2005年第7次(12届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五年七月二十九日

衡阳市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衡阳市审计局 衡阳市财政局 衡阳市监察局(2005年6月10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监督行为,保证社会保障资金安全运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财政、审计等社会保障资金监督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障资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等其他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各项资(基)金。第三条社会保障资金监督方式包括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现场监督是指对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实地检查,并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制度。非现场监督是指对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报送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有关文件、报表等数据资料进行检查、分析,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应每季度向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审计部门报送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情况报表和社会保障资金运作情况动态表。财政部门应每半年向审计部门报送有关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报表和资料。第四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社会养老保险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处、医保中心、就业处、工伤保险中心,民政局的低保局(中心)、卫生局、代发社会保障资金的邮政和银行、代征社会保障基金的税务机关等相关部门单位。第五条市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筹集、审批、发放、银行开户、转存定期、国债买卖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防止挪用、转移资金或国债等行为的发生。第六条社会保障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一)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二)贯彻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三)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四)社会保障资金征收(筹集)、支出(发放)及结余情况。(五)社会保障资金专户设立及管理情况。(六)社会保障资金运营管理情况。(七)社会保障资金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第七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每年元月底前应向财政部门报送社会保障资金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程序经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征缴(筹集)计划、业务收支计划、转存定期存款计划、机构管理费开支计划、购买国债计划等。第八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管理费用和专项费用由本级财政列入预算,予以保证,除工伤保险可按湘劳社政字[2004]25号文件规定提取相应的管理费外,其他经办机构不得从社会保障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更不得挤占、挪用社会保障资金。第九条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不得以社会保障资金购买的国债、定期存款或以其他方式为本单位或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拒绝受理此类担保贷款。第十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要与开户银行、财政部门按月对帐,加快信息沟通和凭证传递,不得以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代替银行对帐单。第十一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动用社会保障资金存款购买国债,必须报政府批准执行。社会保障资金存款应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到期兑现本息,不得进入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更不得炒作国债,不允许委托理财。第十二条社会保障资金的银行存款利息、增值收益,全额纳入社会保障资金,不得挪作他用。第十三条社会保障资金只能存入国有商业银行,严禁在非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任何基金帐户。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只能在每家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一个收入过渡户并选择一家银行开设经办机构资(基)金支出专户,每一项资(基)金只能开设一个财政专户,确保专款专用。第十四条社会保障资金存款不得相互拆借、调用,受托银行对违规行为应拒绝办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如果违规办理应承担相关责任。第十五条为了加强非现场监督工作,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应向审计、财政、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等社会保障资金监督部门提供社会保障资金银行开户情况、基金征缴和筹集、支付和发放数据资料、定期存款、存款变动情况、资金投资管理及收益情况、上级和本级财政补助资金、财务报表、资金预决算情况等。第十六条出现下列情况,社会保障资金的经办机构应及时报告市政府、市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 1、挪用社会保障资金的; 2、社会保障资金的经办机构内部对帐有较大差额未能查明原因的; 3、经办机构内部及其有关人员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4、司法机关介入社会保障资金案件调查的; 5、其它重大事项。第十七条财政、审计、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等监督部门在实施监督时,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应主动、及时提供相关资料。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的违法、违纪行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八条财政、审计、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等监督部门要相互配合,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第十九条社会保障资金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违规办理有关业务,由有关部门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有关监督部门未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监督职责的,上级主管部门应依据管理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造成资金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一条本试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析

武军


内容摘要:配偶权反映了婚姻关系的实质,是直接标志和象征婚姻关系的法律范畴,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以建立的法律基础。完善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必要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并对配偶权所派生身份权的范围、配偶权是绝对权且受民法保护做出具体规定。围绕配偶权拓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范围,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受到离婚过错损害的家庭成员可成为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二是侵害配偶权的第三者也应成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中对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作出划分是必要的,离婚本身应成为提起损害赔偿的情形,而离因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主要有:婚外性行为、危害家庭的不良行为、侵害配偶生育权、不承担家庭义务等侵权行为。从配偶权和司法实践的角度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因素,一是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受害人对配偶或家庭的贡献;二是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三是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的程度和后果,离婚后对受害人生活的影响;四是当地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

主题词:配偶权 离因损害 离婚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称《解释(一)》)第二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规定确立了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现有法律规定不具体、赔偿范围狭窄等立法缺陷,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不足,在这一制度确立之初,法律界就有争鸣。笔者试从《婚姻法》保护配偶权的本质出发,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
配偶权在我国是一项有争议的权利,理论界对配偶权是什么,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随着《婚姻法》和《解释(一)》的出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离婚案件中基于配偶权由过错方对无过错方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越来越多。由此笔者认为,配偶权这种因男女合法结婚而形成的客观权利,与离婚精神损害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要完善我国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就必须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
(一)、配偶权概念
配偶权是由英美法系国家提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配偶权是指配偶之间要求对方陪伴、钟爱和帮助的权利(1)。我国民法专家杨立新教授认为,配偶权是指夫妻之间互为配偶的身份利益,由权利人专属支配,其他任何人均负不得侵犯的义务(2)。也有人认为,配偶权是“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对妻以及妻对夫为配偶的一种身份权(3)”。目前,国内外对配偶权的概念虽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对配偶权法律属性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首先,配偶权的主体是法律认可的夫妻双方,范围有限并且双方平等享有;其次,配偶权的客体是配偶之间的基于夫妻关系形成的身份利益,不包括夫妻之间的财产权、继承权以及离婚自由权;再次,配偶权作为一种平等的身份利益支配权,支配的是配偶的共同身份利益;最后,配偶权是绝对权,任何人侵害配偶权,都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二)、配偶权与离婚精神损害之间的关系
结合《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给离婚精神损害下个定义,即离婚精神损害是指合法夫妻因一方重大过错离婚时,无过错方因对方过错行为而受到的非财产上损害。这里,非财产上损害,指不表现为财产上损毁的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神损害”(4)。这种非财产上损害其实质就是过错方的侵权行为对另一方配偶权的侵害,并因配偶权的侵害给无过错方造成了较严重的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由此,笔者认为配偶权与离婚精神损害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
其一,法律上明确配偶权和完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两者目的相同。我国《婚姻法》确认了配偶、血亲、姻亲为亲属的三大种类,但对三种亲属关系权利、义务的规定却是零散和不完整的。配偶关系作为血亲和姻亲关系赖以发生的基础,配偶权理所当然的成为婚姻家庭关系中各种权利得以产生的源权利,并反映着婚姻家庭关系的实质,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核心权利,保护配偶权就是保护婚姻家庭关系不受非法侵害。因此,笔者认为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配偶权,目的就是通过对配偶权的保护,更好地发挥《婚姻法》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的作用。同时,精神损害赔偿兼具补偿、抚慰和惩罚三种功能(5),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对婚姻关系中弱者一方进行补偿和抚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过错方的惩罚体现出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维护以配偶权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可以说,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配偶权和完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二者是殊途同归。
其二,配偶权的确立是产生离婚精神损害的前提。配偶权反映了婚姻关系的实质,是直接标志和象征婚姻关系的法律范畴。恋爱或订婚的男女之间并不享有配偶权,他(她)们只有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书后,形成了合法的夫妻关系才具有法律确认和保障的配偶身份权,因此,当事人按法定程序结婚的目的就是获得法律对配偶权的确认。反过来说,当事人按法定程序离婚的目的就是在法律上解除夫妻双方的配偶权。可见,配偶权因合法婚姻关系成立而产生,因合法婚姻关系的解除而终止,当事人因配偶权的丧失产生了非财产上损害,法律上称为离婚精神损害。现实生活中男女解除同居关系也会产生非财产上损害,但是法律不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加以保护,原因在于法律承认配偶权合法而认为同居关系是非法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没有配偶权的确立就不会产生法律意义上的非财产上损害。
其三,适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要以配偶权为依据。配偶权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发挥着其他民事权利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得以建立的法律基础。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提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四种情形,即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作为配偶权的派生身份权在《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有着相应的规定。这说明我国法律确认适用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以《婚姻法》明确规定的配偶权派生身份权为依据。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因第三者插足、通奸而引起的离婚纠纷,判处过错方对无过错方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作为审判机关对《婚姻法》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类推适用,法条中规定的配偶间的忠实义务成了审判机关类推适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依据。由此可见,在法律上规定配偶权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三)、《婚姻法》应对配偶权做出具体规定
1、配偶权所派生身份权的范围。应当明确规定,男女双方结为合法夫妻后即享有配偶权。配偶权的范围包括:夫妻姓名决定权、住所决定权、同居的权利义务、生育的权利义务、监护子女的权利义务、夫妻感情联络的权利义务、忠实的权利义务、扶养扶助的权利义务、选择职业和社会活动自由权、日常事务代理权等。笔者认为,上述十项权利,基本上涵盖了婚姻家庭关系中配偶权的主要内容。
2、配偶权是绝对权且受民法保护。应当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配偶权,故意或过失侵害配偶权的,应当按民法的规定承担侵权赔偿责任;配偶一方与第三者共同实施侵犯另一方配偶的配偶权利的行为,应当承担共同的侵权责任,另一方配偶可选择追究配偶一方与第三者的共同责任或仅追究配偶一方或第三者的民事责任。配偶权作为一种身份利益,当事人受到侵害时造成的是非财产上损害,法律应规定侵权人侵犯配偶权承担责任的主要方式是精神损害赔偿(6)。
二、拓宽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范围
按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和《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显然是将提起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分别限定为无过错方配偶和有过错方配偶。在赔偿请求权主体上,排斥了与婚姻当事人双方共同生活的、受离婚过错方暴力侵害或虐待、遗弃的其他家庭成员;在赔偿义务主体上,排斥了婚姻当事人以外的、破坏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这种规定明显违背了《婚姻法》的立法意图,不仅影响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而且显失公平正义,并与社会公德相悖。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婚姻法》做新的司法解释时,应进一步拓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和赔偿义务主体,以保护婚姻家庭中权利被侵害或利益受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拓宽请求权主体范围
受到离婚过错损害的家庭成员都可以成为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从立法上看,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赔偿请求权人被限定为夫妻一方,但该条(三)、(四)两项即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行为的对象是家庭成员,从《婚姻法》第三章家庭关系的有关规定来看,家庭成员不仅包括夫妻双方,还应包括配偶的父母、子女或其他直系亲属在内。虽然,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行为的其他家庭成员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赔偿之诉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但是,这样做在诉讼上是不经济的,不仅增加了诉讼成本,也会使部分受害者因不愿诉讼得不到法律保护。事实上,夫妻一方因另一方对其他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行为提起的离婚诉讼,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其他家庭成员,因此,法律应允许受害者作为第三人参加到离婚诉讼中,并有权独立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来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仍担负看育幼养老的社会功能,因一方重大过错导致婚姻解体家庭破裂,受害者不仅是无过错的配偶一方,与其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同样会受到非财产上的损害。例如,父母共同对未成年子女人身方面的照顾、教育、管束等亲权保护,因父母离婚由父或母一方行使,使未成年子女失去了正常的父爱或母爱(亲权保护),加上社会的歧视和偏见,会使孩子的成长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发生人生轨迹的变化,走向歧途。又如,与离婚配偶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父母,即使配偶离婚的过错原因不是对配偶一方父母进行家庭暴力或有虐待、遗弃的行为,他(她)们因子女离婚同样会产生一定的精神痛苦,并使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失去生活来源,离婚配偶的过错方如不给予赔偿,婚姻家庭中老人的权益将难以保障。综上所述,笔者同意有学者提出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中的“无过错方”改为“受害方”的观点(7),但笔者认为应将“受害方”的范围加以限制,以另一方配偶、子女和与配偶共同生活的任一方配偶父母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主体。
(二)、赔偿义务主体应包括第三者
侵害配偶权的第三者应成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现行法律把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义务人限制为有过错的配偶一方,使得受害人在权利保护上受到影响,实际上免除了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在理论上,配偶权的绝对权性质决定了配偶以外的任何人都是配偶权的义务主体,都负有不得侵害配偶权的义务,若第三者侵害了合法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配偶权,受害人应有权向其主张损害赔偿。杨立新教授认为,“在重婚和与他人同居的侵害配偶权的损害赔偿关系中,是完全可以向重婚和同居的对方请求损害赔偿的,因为他们是这一侵权行为的共同加害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有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8)。”但是,《解释(一)》对法律规定不明的条文作出了不恰当的限制性解释,制约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功效的发挥,导致了我国婚姻法缺乏对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对第三者参与破坏他人家庭的行为明显处罚不力。因此,把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同居、通奸等故意侵害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纳入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义务主体范围之内,对通过立法保护正常、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不受非法干涉,并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赔偿主体上趋以完备具有重大意义。在立法上将故意侵害合法婚姻关系的第三者纳入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义务主体范围要注意二点,一是在离婚案件中第三者作为共同侵权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第三者对这种侵权行为是否“明知”,若为“明知”则当然成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赔偿义务主体;二是受害方即可在离婚案件中对过错方配偶和第三者提出共同赔偿请求,在原谅过错方配偶并愿意保持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也可单独对第三者提出侵害配偶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三、明确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
我国台湾学者将离婚损害分为离因损害、离婚损害,离因损害其实质是引起离婚的原因,即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离婚损害是离婚本身对婚姻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前者必须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后者应是法律上对弱者保护的特殊规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实际上规定了离因损害,司法实践中对因离婚对弱者造成的损害,因法律无明文规定,一般采取分割财产时对弱者适当照顾的原则进行救济。笔者认为,为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保护婚姻家庭中弱者的权益,将来修改《婚姻法》或出台新的司法解释对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进行明确时,都应从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
从构成离婚损害的角度来分析,离婚本身应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这体现了法律对弱者的保护。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是男女双方为了永久相伴生活并负起婚姻家庭的社会责任,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结婚证书是这种协议的法定书面形式。就此而言,婚姻作为合同或相当于合同,一方提出离婚(无论理由、目的是什么可看做是合同一方毁约),经法院或相关部门调解无效,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的,正常履行婚姻义务的配偶方自然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有学者认为,这种精神损害,依侵权行为理论解释,在法的构成上,尚属不足,如果解释为救济因离婚所产生的损害而设定的法律保护政策较为妥当(9)。《日本民法典》有类似的规定,其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因离婚而导致无责配偶一方的生活有重大损害时,法官可允其向他方要求一定的抚慰金(10)。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建议《婚姻法》规定离婚本身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的法律依据。如上文所述,在亲属法中配偶关系是血亲、姻亲得以产生的基础,离婚事实的产生受到损害的受害方,不仅是婚姻合同中的另一方配偶,还包括合同受益人,即配偶的子女和与配偶双方共同生活的配偶一方父母,从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来讲,把离婚本身作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有利于保护婚姻家庭中弱者的利益,这是建议《婚姻法》规定离婚本身成为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的现实依据。
(二)、离因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
离因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是离婚案件中受害方因过错方侵权造成的非财产上损害,法律应从符合侵权行为构要件的离婚原因中,选择对婚姻关系危害较严重的情形,将其规定为离因侵权行为。应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侵权行为主要有:
1、婚外性行为。配偶不为婚外性生活,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本质要求,是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体现,夫妻性生活的排他性决定了婚外性行为是影响婚姻关系稳定的首要因素。《婚姻法》规定的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婚外性行为的表现,现实中婚外性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各种婚外性行为导致婚姻解体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随着国门打开西风东进,西方性解放思想使婚外性行为愈演愈烈,对婚姻家庭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应当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婚外性行为有下例6种: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包养情人、卖淫嫖娼、通奸、第三者插足等。
2、危害家庭的不良行为。对此法律可规定如下,“因一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长期赌博、吸毒或有其他危害家庭不良行为造成婚姻关系破裂的,受害人可以在离婚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是《婚姻法》规定的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法定情形,笔者将其归入危害家庭的不良行为中。赌博、吸毒两大恶习不仅是违法行为,如长期为之,并不亚于实施家庭暴力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给另一方造成的伤害,《婚姻法》规定为离婚的理由,却没有规定可以提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其他危害家庭不良行为是指四种行为以外危害家庭生活造成婚姻关系破裂的行为,如“网络婚姻”,当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成了人们婚外情感交流的工具,有人在网上养“情人”、有人在网上“结婚生子”,因网恋引起的离婚诉讼从无到有日趋多见,作为“精神外遇”的网恋,影响了配偶之间感情的交流,已经成为婚姻解体的新杀手(11)。
3、侵害配偶生育权。生育权在配偶间互为权利和义务,他人也负有不得侵害配偶生育权的义务。笔者将侵害配偶生育权作为提起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之一,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侵害配偶生育权的行为在现实中客观存在,如一离婚案件中,丈夫代某因妻子唐某擅自堕胎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理由是妻子唐某无正当理由,未经丈夫代某同意擅自将符合法律规定的胎儿引产的行为,侵害了代某作为丈夫的生育权(12);第二,侵害配偶生育权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一对夫妇终生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故意侵害配偶生育权,当配偶已不能生育或离婚后不能再婚时,就会导致侵权后果的产生;第三,第三人也能对配偶生育权造成侵害,如妻子因与他人通奸而怀孕生子,第三人的通奸行为不仅侵害了丈夫对妻子的性权利也侵害了丈夫合法的生育权。
4、不承担家庭义务。婚姻当事人,不履行法律规定或社会习惯认可的婚姻家庭义务,经亲友或有关单位说服教育,仍不履行,对家庭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承担家庭义务。配偶权中的大部分即是权利也是义务,一方不承担同居义务、生育义务、监护子女义务、扶养扶助义务,实质上是以不作为的方式侵害了对方的配偶权,违背了婚姻家庭的本意,因上述原因产生严重后果当事人要求离婚,受害方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应明确加以保护。
四、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的因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明确规定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的六种因素,但是具体到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时,仍然存在规定不具体、不便于操作的问题。笔者根据《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婚姻关系的实质内容,认为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结婚时间
双方结婚时间的长短,受害人对配偶或家庭的贡献不一样。婚姻的本质是男女共同生活、共同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都会对另一方和家庭进行感情和经济上的投入,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因此,结婚一个月离婚和结婚几年、几十年离婚,使当事人受到的损害也是明显不同的。现实生活中,夫妻一方特别是女方,承担了大量或全部的家务劳动,把全部精力和青春奉献给了配偶和家庭,她(他)们从另一方面对家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笔者认为,结婚时间长和对家庭贡献较大的,赔偿数额相对要高。
(二)侵权情况
侵权人的侵权原因、主观动机、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是确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决定性因素。侵权原因主要看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没有责任,因受害人引起的一方侵权行为发生,赔偿数额相应减少。侵权人主观动机和过错程度如何,是对侵权人主观恶意的考察,如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故意侵害配偶的与第三者介入后移情别恋而提出离婚,前者主观恶意深赔偿数额相应增加。侵权行为的手段、方式、场合、持续的时间等具体情节的不同,反映了侵权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在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上理应有所反映。
(三)、损害后果
过错方对受害人非财产上损害的程度和后果对受害人离婚后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确定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受害人因对方的侵权行为,生理上、心理上受伤害较重,离婚后社会评价降低再婚比较困难、无生活来源的,赔偿数额要高;另一方面,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危害的,赔偿数额不宜过高。
(四)经济因素
主要考虑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赔偿义务人的经济能力。一要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准合情合理的确定赔偿数额,生活水准高的地方赔偿标准相应要高,生活水准低的地方赔偿标准相应要低。二要对侵权人的经济能力也要有所考虑,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受害方认可,侵权人有能力承担的赔偿数额,以便于判决的执行。确定的原则是即要能抚慰受害人又能达到惩治过错方的目的。

注释:
〔1〕转引自马强:《试论配偶权》,法律教育网(www.chinalawedu.com)。

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印发《全国烟草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印发《全国烟草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1993年12月17日,中国烟草总公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合肥经济技术学院,郑州烟草研究院:
为保证烟草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全国烟草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的若干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使这项工作尽快走上经常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因今年该项工作部署迟了一点,因此,一九九四年各省级局(公司)上报材料截止时间和高评委开展评审时间相应推迟一个月,即分别为五月底和七、八月份。以后年度按规定严格执行。

附件一:全国烟草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的若干规定(试行)
为加强评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烟草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经常化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人事部有关职改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烟草系统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开展经常化的评审工作,应在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的基础上进行,不得自行设置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烟草系统选用由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的各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以此作为开展评审的基本依据。在选用中主要参照试行条例中的总则和任职条件部分,有关职务(岗位)设置、聘任等内容,参照人事部职改经常化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评审及委托权限
烟草系统申报工程、农业、会计(审计)、经济、政工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统一由总公司各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一律不办理委托评审。
烟草系统申报统计、卫生、自然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技工学校教师、工艺美术、翻译等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由省级局(公司)提报申请,统一由总公司办理委托,各省级局(公司)不得自行办理委托。
三、评审材料上报截止时间和开展评审时间
个人评审材料截止时间:统一按上年度十二月底进行计算。
各省级局(公司)上报材料截止时间:每年四月底之前将本系统评审材料统一上报,逾期总公司将作为下一年度的送审材料。
开展评审时间:总公司各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于每年六、七月份召开评审会。
四、评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从工作程序看,评审工作分为评前准备、材料准备、评议推荐、形式审查、实际评审、审批及归档等工作步骤。
(一)评前准备工作
由人事部门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以人事部统一制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为主要考核内容,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任职期间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照相应的技术(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条件要求,择优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送评人员。
(二)材料准备工作
1.填写《评审表》和《申报表》
人事部门根据考核、推荐结果,发放由人事部统一制发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政工专业人员发放中宣部统一制发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
申报人员应严格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中的“填表说明”认真进行填写。
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表中的“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栏和“单位推荐意见”栏由申报人所在部门或单位填写,并加盖印章;“呈报单位意见”栏由省级公司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填写,并加盖印章。需要由组织填写的内容应准确和具体,不可笼统填写结论性意见。
2.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填报的材料
评审的基本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五份(总公司备案一份,省级公司备案一份,所在单位备案一份,归入个人档案一份,备份一份);
(2)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
(3)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
(4)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批表(应附省职改办有关文件,式样见附件2);
(5)《评审推荐表》(式样见附件3);
(6)二寸免冠照一张(用于任职资格证书)。
评审的考评材料:
(1)任职期间获创造发明、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等奖的证书复印件;
(2)任职期间承担项目的鉴定文书复印件;
(3)任职期间正式发表的论著、论文、译文的复印件(包括所登刊物的封面、目录或报头、期号);
(4)主笔编写的科研报告、专项报告、可行性报告及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引进、研究、推广的证明材料;
(5)任职期间技术(业务)工作总结;
(6)任职期间在职培训证明。
工程图纸、技术业务文件、工作报告等不作为评审材料。
3.拟破格人员应提交的材料
拟破格人员除按以上要求提交材料(不提交《评审推荐表》)外,还应提交《破格评审推荐表》(式样见附件4)。
4.委托评审人员应提交的材料
委托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由省级公司提交《委托评审申请表》(式样见附件5),由总公司办理委托函,并进行登记。
(三)评议推荐工作
烟草系统工程、农业、政工等专业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由相应中级评审委员会负责评议和推荐;会计(审计)、经济等实行统一考试的专业,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由各省级局(公司)组织考评小组进行评议和推荐。

(四)人事部门的形式审查工作
1.对申报人员按三种情况由人事部门进行分类:
送评人员:学历、资格符合试行条例要求的人员;
破格人员:学历、资格中一项或两项不符合试行条例要求的人员;
委托评审人员:本系统无相应专业或相应档次的评委会,需要委托外单位评审的人员。
2.评审材料审查
由省级局(公司)负责审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个人填写的内容是否准确,是否与所提供的证明材料相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中的签署意见、印章是否完备,是否符合要求;应提供的评审材料是否齐全。负责将评审所需材料按人装入档案袋,档案上应贴附《评审材料目录表》(式样见附件6)。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个人材料,人事部门不能受理,不能推荐和提交,不予办理委托。
由省级公司提供同意送评人员的名单;同意推荐破格评审人员名单;同意委托评审人员的名单。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国家局(总公司)人事部门将退回省公司重新补办,补办后超过规定上交时间的,不再列入当年的评审计划,而列入下一年度的评审计划。此外,总公司人事部门不接收个人直接递交的材料。
由国家局(总公司)人事部门负责有关材料的再次审查,审查的重点为所要求的评审基本材料。整理提交送评名单及评审简况表;提供相应专业试行条例等政策性文件及有关材料。
(五)评审会的工作程序
1.人事部门向评委会成员报告送评人员基本情况,分类情况及评审工作任务;
2.学习有关专业试行条例及有关政策性文件;
3.由人事部门根据专业组等情况分发评审材料;
4.由专业组组织本组评委审阅评审材料,并根据《考评参考标准》(参见附件7),写出审阅意见;
5.由专业组指定的评委向全体评委介绍材料审阅意见和评议意见,并回答其他评委提出的问题;
6.进行集中的无记名投票;
7.评委中选出二名以上监票人,与人事部门指定人员共同进行监票,监票人应在投票结果表格上签名,以便存档。
8.由人事部门或评委会指定人员向全体评委公布投票结果,(应唱出同意票数、反对票数、弃权票数);
9.进行本次评审会小结;
10.人事部门回收评审材料。
(六)审批及归档工作
1.向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各专业技术系列评审情况
提供评审工作小结;提供拟批复人员的名单;提供委托评审人员的批复名单。
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对人事部门在审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或正在被审查、停职检查等情况,有权否决其已通过的任职资格。对未经总公司办理委托评审手续的人员,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不予批复。
2.行文批复
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后,以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按隶属单位进行批复。
3.填写《评审表》和《申报表》
表中“评审组织意见”栏签署时间为相应系列评审会的最后一天,即任职资格起算时间,并加盖印章。
表中“人事或职改部门审批意见”栏签署时间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行文批复时间,由总公司职改工作领导小组填写,并加盖印章。
4.填写任职资格证书
依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任职资格批复文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填写任职资格证书。
5.评审材料的退还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务申报表》按规定进行归档、备案;评审材料在登记后,按隶属单位进行退还。
五、本《规定》适用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有关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考评工作规范,各省级局(公司)可参照本《规定》精神另行制定。
六、本《规定》由国家局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

附件二:外语免试审批表
省份: 系列: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
|----------------------------------------------------|--------|--------|
|毕业学校、专业| |毕业时间| |
|--------------------------------------------------------------|--------|
|现职称资格| |取得资格时间| | 申报资格| |
|------------------------------------------------------------------------|
|免| |
|试| |
|理| |
|由| |
|--|--------------------------------------------------------------------|
|本| |
|单| |
|位| |
|意| (盖章) 年 月 日 |
|见| |
|--|--------------------------------------------------------------------|
|省| |
|公| |
|司| |
|职| |
|改| |
|部| |
|门| |
|意| (盖章) 年 月 日 |
|见| |
|--|--------------------------------------------------------------------|
|总| |
|公| |
|司| |
|职| |
|改| |
|部| |
|门| |
|意| (盖章) 年 月 日 |
|见| |
----------------------------------------------------------------------------

附件三:评审推荐表
省份: 系列:
--------------------------------------------------------------------------------------------------------
|编 号|姓 名|性别|民 族| 所 在 单 位 |所 在 部 门|现 任 职 务 |出生年月|
|--------|--------|----|------|----------------------|--------------|----------------|--------|
| | | | | | | | |
|--------|----------------------|--------------------------------------|--------------------------|
|学 历| 毕 业 学 校 |所学专业|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及任职时间|外语考试情况| 申报资格 |
|--------|----------------------|--------|--------|------------------|------------|------------|
| | | | | | | |
|--------|------------------------------------------------------------------------------------------|
|工作经历| |
|--------|------------------------------------------------------------------------------------------|
| 任职前| |
|主要业绩| |
|--------|------------------------------------------------------------------------------------------|
| 任职后| |
|主要业绩| |
|--------|------------------------------------------------------------------------------------------|
| 任职后| |
|发表论文| |
|--------|------------------------------------------------------------------------------------------|
| 任职后| |
|获奖情况| |
|--------|------------------------------------------------------------------------------------------|
| 中级 | |
| 评委会| |
| 或 | |
|考评小组| (盖章) 年 月 日 |
| 意见 | |
|--------|------------------------------------------------------------------------------------------|
| 省公司| |
| 职改办| |
| 材料 | |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

附件四:破格评审推荐表
省份: 系列:
------------------------------------------------------------------------------------------------------
|编 号|姓 名|性别|民 族| 所 在 单 位 |所 在 部 门| 现 任 职 务 |
|--------|--------|----|------|----------------------|--------------------|------------------|
| | | | | | | |
|--------|--------------|----------------------------------------------------|------------------|
|学 历|毕业学校 |所学专业|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及任职时间|外语考试情况|申报资格|学历破格|
|--------|--------------|--------|--------|------------------|------------|--------|--------|
| | | | | | | | |
|--------|------------------------------------------------------------------------------------------
|工作经历|
|--------|------------------------------------------------------------------------------------------
|推荐理由|
|--------|------------------------------------------------------------------------------------------
| 本单位|
| 推荐 |
| 意见 | (盖章) 年 月 日
|--------|------------------------------------------------------------------------------------------
| 中级 |
| 评委会|
| 或 |
|考评小组| (盖章) 年 月 日
| 意见 |
|--------|------------------------------------------------------------------------------------------
| 省公司| |总公司 |
| 职改办| |职改办 |
| 材料 | | 材料 |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
--------------------
| 出 生 年 月|
|----------------|
| |
|----------------|
|资格破格|双破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五:委托评审申请表
省份: 系列: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
|----------------------------------|--------|--------|------------------|
|毕业学校| |所学专业| |毕业时间| |
|--------------------------------------------------------------------------|
|现职称资格| |取得资格时间| |申报资格| |
|--------------------------------------------------------------------------|
|拟委托单位名称全称| |
|--------------------------------------------------------------------------|
|委| |
|托| |
|理| |
|由| |
|--|----------------------------------------------------------------------|
|单| |
|位| |
|意| |
|见| (盖章) 年 月 日 |
|--|----------------------------------------------------------------------|
|省| |
|公| |
|司| |
|职| |
|改| |
|部| |
|门| |
|意| (盖章) 年 月 日 |
|见| |
------------------------------------------------------------------------------

附件六:评审材料目录表
----------------------------------------------------------------------------
|省份| | 系列 | |总公司编号| |
|----|--------------|--------|--------------|----------|------------|
|姓名| |所在单位| |申报资格 | |
|--------------------|------------------------|----------|------------|
|省公司职改部门审核人| |审核日期 | |
|--------------------|------------------------|----------|------------|
|总公司职改部门审核人| |审核日期 | |
|----------------------------------------------------------|------------|
| 类别| 评 审 | 破格评审 | 外语免试 | |
|选择√| | | | |
|------------------------------------------------------------------------|
| | 材 料 名 称 |应有份数|是否符合要求|
| |--------------------------------------------|--------|------------|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 | 5 | |
| |--------------------------------------------|--------|------------|
| |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 | 1 | |
|基|--------------------------------------------|--------|------------|
|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 1 | |
|本|--------------------------------------------|--------|------------|
|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 | 1 | |
|材|--------------------------------------------|--------|------------|
| |外语考试合格证复印件 | 1 | |
|料|--------------------------------------------|--------|------------|
| |外语免试审批表 | 1 | |
|目|--------------------------------------------|--------|------------|
| |评审推荐表(破格评审推荐表) | 1 | |
|录|--------------------------------------------|--------|------------|
| |二寸近期免冠照片 | 1 | |
| |--------------------------------------------|--------|------------|
| | | | |
|--|--------------------------------------------|--------|------------|
| |任职期间技术(业务)工作总结 | 1 | |
| |--------------------------------------------|--------|------------|
|考|任职期间获奖证书(含技术专利)复印件 | | |
|评|--------------------------------------------|--------|------------|
|材|任职期间承担项目的鉴定文书复印件 | | |
|料|--------------------------------------------|--------|------------|
|目|任职期间正式发表论著、论文、译文复印件 | | |
|录|--------------------------------------------|--------|------------|
| |任职期间在职培训证明复印件 | | |
| |--------------------------------------------|--------|------------|
| | | | |
----------------------------------------------------------------------------

附件七:考评参考标准
各专业评委会在开展评审工作时,对送评人员的考评应主要侧重于工作成果、工作业绩、贡献大小、技术业务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难题能力及学识等方面。为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以下标准,仅供参考。
1.学历情况:A档为本学科本科以上学历;B档为本学科本科学历;C档为本学科大专学历,或非本学科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D档为本学科中专学历。如按百分制计算,学历的最高分为12分。
2.资格情况:在满足相应系列任职年限的前提下,A档为本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B档为其他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如按百分制计算,资格的最高分为10分。
3.外语情况:A档为符合国烟人综发〔1991〕第29号文件中第五条所确定的人员;B档为参加省职改部门统一考试的人员。如按百分制计算,外语的最高分为8分。
4.成果情况:在任职期间内,A档为获得GB8563《奖励代码》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并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B档为获得GB8563《奖励代码》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并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或组织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档为省部级其他项目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主持的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二级课题的设计、实施及编写报告过程中有创新,并为行业所公认;D档为省部级以下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E档为参加过一般项目。如按百分制计算,成果的最高分为40分。
5.能力情况:在任职期间内,A档能独立解决难度较大的技术业务难题,能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并能积极培养人才;B档为能解决一般性技术(业务)难题;C档为能完成本职工作。如按百分制计算,能力的最高分为15分。
6.学识情况:在任职期间内,A档为在国际性专业刊物、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过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论文,或出版过理论性专著、译著;B档为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过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论文、译文,或出版过一般性读物,或在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创立等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C档为发表过动态类、科普类及经验类的文章,或撰写过有价值的技术业务论文。如按百分制计算,学识的最高分为15分。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